动态称重行业前景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亿万平台

 行业动态     |      2022-06-04 12:29:24    |      小编

  自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道路运输普遍存在超载现象。据调查,德国大型载货车辆中超载车辆数量达到50%,日本达到20%,美国达到40%-60%。在此背景下,为治理超载超限运输,避免车辆超载对公路的破坏,更好地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体现公平合理,各国开始对车辆超载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称重检测产品由静态的整车测量发展到了动态的轴重检测,即WIM动态称重(weigh-in-motion)。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动态称重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动态称重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仪器,行业动态用来测量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一辆行驶车辆的出现及其动态轮胎受力,计算车辆的重量、车速、轴距,确定车辆类型以及有关车辆的其他参数并且处理、显示和储存这些信息。

  我国动态称重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动态称重市场发展迅速。2004年之前,动态称重主要应用于超限检测领域,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在计重收费领域广泛使用。设备主要安装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大多依托超限检测站构建;高速公路出入口处,用于超限车辆的检测处理;有些城市已经在城市桥梁上安装动态称重系统,用于桥梁超载监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有100多家企业从事动态称重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不停车动态称重设备类别较多,市场上主流设备主要分为石英式、平板式(轴重)及弯板式等大类。因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受利益的驱动,各生产企业注重产品的销售及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人员配置不足且对配套软件分析系统的研发重视程度不足。由此,不仅造成我国动态称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待提高,更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及利润较低。

  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加大智能仪器仪表(动态称重)、智能交通领域发展,鼓励和支持拥有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基础和优势的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到2020年,基本形成目标一致、功能协调、运转高效、有机衔接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总体格局,交通运输信息化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重点领域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调整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从2020年1月1日起,统一按车(轴)型收费,并确保不增加货车通行费总体负担”,“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同步实施不停车称重检测”。高速公路根据上述方案调整计重收费方式后,将从入口杜绝超限超载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受此影响,国省道治超迎来巨大压力。国内现有国省道治超检测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目前治超需求。未来国省道治超应用将成为动态称重行业新的发力点。同时,为了真正落实信用治超,实现良好的治超效果,建立治超联网平台是未来科技治超的发展方向。

  《2019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61535.3亿元,比上年末净增4621.7亿元,增长8.1%。其中,高速公路58044.6亿元,比上年末净增4378.4亿元,占债务余额的比例为94.3%。2019年度,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5937.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5551.0亿元,占比为93.5%。

  亿万平台

  公路计重收费是动态称重衡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公路里程的增加需要先进的监控、管理系统来进行资源综合管理,这为动态称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的公路里程大幅增长,高速公路里程已达世界第一,已达到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标。未来,除公路里程的拓展外,会更加重视对现有公路的养护,“治超”行动即是重要体现。“治超”是指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其中,超限是指汽车装载超过公路对其的限值,主要研究的是车辆装载与公路的关系,特别关注的是公路的正常使用。超载是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治超一直是我国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管理部门职权划分、地域限制及突击式治理等模式的限制,治超效果不明显。

  2016年8月18日,交通部与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治超执法联动机制,统一超限超载执法标准,严厉打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强行冲卡等突出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一超四罚”。“治超”呈现多部门联动及治理行动的常态化趋势。2017年11月9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治超的原则、机制及保障措施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带动了高速公路入口治超、非现场执法治超等系统的需求。

  我国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日益完善的政策法规、道路养护意识不断加强。随着“一超四罚”专项治理及“治超”行动常态化、科技进步等因素,有力推动了动态称重行业的发展。

  通过分析近年来动态称重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出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行业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行业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行业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传统的称重系统及整车称重通常需要将车辆整体置于称重器上,因此称重器体积通常较大。而动态称重中的称重衡器需要安装在道路上,受衡器自身体积的影响,安装时需要将路面进行面积挖掘,然后将其埋在路面后再进行灌封。由此对路面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此,国内外各衡器制造商制造出的新型压电式称重设备具有体积小、高度低等特点,在安装时仅需将路面挖开极小范围,道路开槽工程量小,对路面结构破坏程度低,采用专用胶进行一次性浇注,通常2-3小时即可硬化,第二天即可通车。由此可见,动态称重衡器具有向微型化、低高度方向发展的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等文件指出,我国交通运输要顺应时代需求,建设智慧交通。交通运输要素资源的数字化、行业管理协同化、运输服务的智能化及信息服务便捷化水平稳步提高,即将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在智能称重系统领域表现为称重设备、智能联网控制系统、嵌入式称重软件与综合性称重管理软件的发展。称重系统信息网络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维护称重企业的利益。

  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网络化为“互联网+”路网管理、智慧交通等公路网管理及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一库、一图、一平台”等路网管理智能化管理为称重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动力。因此,动态称重衡器向全程监控、各项核心业务系统集成、简单操作及无人化管理方向发展。

  不同时代的衡器之间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传递重量信息的载体不同,据此可将衡器分为机械衡器(利用“力”作为载体)、电子衡器(利用“电量”)、数字信号衡器(利用“数字信号”)。智能电子称重是指利用现场的电子衡器、抓拍设备、识别设备、检测系统、辅助系统等外部设备获取数据,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实现电子数据实时传递,并整合为信息数据包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称重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完成称重信号检测和处理,逻辑上可进行自由判断,能够自我检测和自我诊断,当出现偏差时,进行自我校正与补偿。

  无论是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还是“超载超限”管理对称重衡器的要求除了十分准确的称重功能外,还要具有监控功能、报警功能、信息统计、传输功能和网络信息统计管理功能等。而传统电子衡器只是简单的具有称重、计价、显示、打印功能,无法满足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要求。这就要求电子衡器与电子计算机联网,使其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控制系统,真正实现多功能、自动化管理。

  目前称重传感器大部分均采用传统的数显仪表作为称重显示器,其基本原理是激励并接受来自应变电桥模拟电信号,进行二次放大,模数转换,最后输出数字量。因模拟传感器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极易受到干扰,因而信号传输线要越短越好,这就使得二次仪表要安装在尽可能接近应变电桥传感器的地方。因显示仪表所提供的信号输入口是固定的,其能连接的应变电桥数量是有限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将模拟信号就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直接数字式称重传感器。